我国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_全球独家

今日科学 2023-04-23 15:06:51


(资料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超群带领的由国内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在海参敌害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破解了海参“吐丝”之谜。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并被该杂志选为亮点论文。

“吐丝”是许多海参遭到敌害威胁时,从肛门处喷出丝状小管并粘附缠绕捕食者的一种防御机制。海参喷出的小管被称为“居维氏器”,最早由法国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在1831年首次描述并以其名字命名。然而,190多年以来,居维氏器的成分及其粘性产生的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迷。

胡超群团队以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一种居维氏器发达的玉足海参为研究对象,发现玉足海参的居维氏器在粘附和缠绕敌害时,其外层间皮层和中层结缔组织层分别提供粘性和韧性的作用。通过染色体级的高精度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居维氏器外层的一组粘性蛋白具有长串联重复序列,与蜘蛛和家蚕的丝蛋白类似;这些蛋白的结构均为交叉-β结构,与引起人类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疾病的淀粉样蛋白相似。

研究结果表明,玉足海参利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感受捕食者施加的机械压力,并通过释放乙酰胆碱信号刺激居维氏器排出。在进化过程中,玉足海参基因组的3号和12号染色体区域聚集了多个新基因,这些新基因使得居维氏器能够接收乙酰胆碱信号,并生成淀粉样粘性蛋白。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陈廷和任春华等表示,该研究揭示了玉足海参居维氏器防御敌害的物质基础、感知过程与喷射机制,阐释了海参“吐丝”的御敌行为机制,在研发提高人工增养殖海参适应能力的技术方面具有重大潜在应用价值,也为新型仿生水下粘合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等项目的联合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江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213512120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x

热门推荐

我国科研人员破解海参“吐丝”之谜_全球独家

2023-04

二十四小时播报:网友自驾游携带大量生活用品被查 遇检查慌忙拉上安全带交警你系顺拐了

2023-04

让阅读抵达更广阔人群——多地打造提升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观察 天天聚看点

2023-04

磁力链接是什么样子的_磁力链接是什么-环球要闻

2023-04

关于“软卧三男一女”,我问了周围女生都说会觉得很尴尬 全球聚看点

2023-04

影踪突袭营声望坐骑 影踪突袭营声望怎么刷 滚动

2023-04

凯尔:一直不信拜仁能赢下所有比赛 奖金?若夺冠我们会很慷慨

2023-04

第54个世界地球日 2.2万市民为北京添新绿中新社北京分社 世界简讯

2023-04

天天视讯!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2023-04

减肥不掉秤怎么解决 为什么减肥一直不掉秤_世界简讯

2023-04

推荐阅读

小米开始在越南生产手机 此前主要在中国和印度

2022-07

市民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本周或有局地强对流天气

2022-07

内蒙古满洲里市启动第四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2021-12

微博博主“鹿道森”确认身亡 警方:排除他杀

2021-12

失联摄影师“鹿道森”确认身亡 尸体被打捞上岸

2021-12

黑龙江讷河第二轮全员核检结果皆为阴性

2021-12

2021天象剧场收官:月“会”群星、日全食、流星雨扎堆亮相

2021-12

陕西新增1例境外归国集中隔离期满确诊病例

2021-12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1例

2021-12

宁夏银川警方破获2起以“互联网+物流寄递”为模式的特大毒品案件

2021-12